行业资讯

大风堂弟子之一田世光:佳作欣赏,赋予新的时代精神

浏览次数:4179 | 发布时间:2018-08-21 18:06:46


人物简介:

      田世光(1916年10月-1999年7月)号公炜,祖籍山东乐陵,世居北京西海淀六郎庄。师承张大千、赵梦朱、吴镜汀、于非暗、齐白石诸先生。早年拜张大千门下,为大风堂弟子之一 。早年求学于京华美术学院,专攻国画花鸟,解放前在北平国立艺专任教,曾任中央美院教授。他长期从事花鸟、山水画创作,继承了宋元派双勾重彩工笔花鸟画的优良传统技法,并赋之予新的时代精神,为我国现代工笔花鸟画名家。田世光先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副会长,中国画研究院第一届院务委员。

 


艺术生涯和佳作欣赏:

      田世光出身于大家族,但在全族中以他家的支脉最穷,幼年常遭到家族中有钱人的白眼,使他痛感"富而不仁"的古语,进生同情穷苦人之心,立志要作出一番事业。他自学龄时起即在本村读私塾,喜欢画画,经常用石笔和粉笔在方砖上画小鸡、小鸭、汽车、飞机,还喜欢回燕子和蝴蝶、草虫等。看到别人放风筝,自己买不起,也只有自己动手绘制。他有一位本家舅舅,曾带他去中央公园(即中山公园)看中国画学研究会举办的展览会,这时他才知道什么是山水、花鸟、人物画,从此便开始用写字的笔、纸画了起来。在中小学读书时,他的美术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的,但以家中经济困难不得不中途掇学,由亲友介绍,去到店铺学徒。


     1933年,17岁的田世光在舅舅的资助下,考入了北平私立京华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受到了工笔花鸟画教师赵梦朱和山水画教师吴镜汀、书法篆刻教师于非暗暗诸先生的启蒙教导。先生本喜欢山水画,但选学山水画课的大龄学生较多,教师授课时年小的同学都被挤在外边无法近前,因此先生即转学工笔花鸟,兼学山水画。赵梦朱先生是田世光的花鸟画的启蒙老师,为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学生热心教导,是一位修养深厚的没骨花鸟画家。田世光虚心学习,对老师的教导洗耳静听,深刻领会,因此得赵先生赏识。





     我国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种,略晚于山水画,它发展于盛唐、五代,迄宋、元之际达到高峰。五代黄荃、黄居寀父子的浓艳富丽的勾勒填色回法和北宋徐荃之孙徐祟嗣的轻淡野趣的没骨画法,遂成为花鸟画的两大脉系。勾勒派工笔花鸟画至明、清两代,受到文人写意画的冲击,至咸、同年间渐成绝响(参见郑午昌先生著《中国画学全史》)。田世光在刻苦学习工笔没骨花鸟的同时尚感不足,那时他常到故宫参观古画,认为古画是重红重绿的,先生就此萌生了光大宋元画派双勾重彩花鸟画技法的宏愿,潜心钻研起来。因为该技法已失传多年,故研究起来非常困难。他认为临摹是承继传统精华的重要手段,就想多看看古代作品。由于个人经济困难,当时故宫博物院门票6角(相当于l/3袋面粉价格),去不得,参考印品吧,价钱昂贵买不起,只好在废品地摊上买几张背面印有古画照片的过期的故宫台历,贴在旧杂志上进行观摩。他整日揣摹双勾花鸟画法及运笔方法。他临摹过宋人崔白的《竹鸥图》、元人商琦的《杏雨浴禽》、明人吕纪的《草花野禽》、沈周的《鸠声晚雨》。田世光一点点地琢磨,不断领悟宋元勾勒画家精微观察、细致描绘的创作思想和手法,终于掌握了双勾这一传统程式技法,并运用于绘画创作之中。








      1938年5月,北平中国画学研究会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举办第十五次成绩展览会,展出了田世光用勾勒法绘制的一幅力作《竹枝伯劳》,画面上疏竹兰草簇拥着两大块山石,枯枝上立着一只栩栩如生的伯劳鸟,整个画面清丽工整,情趣盎然。这幅画的创作,得力于田世光对伯劳鸟的写生,还借鉴了宋代崔白的手法。这幅画被选登在当年出版的、代表当时北平绘画创作水平的《艺林月刊》第102期上,中国画学研究会会长周养庵对此画评价颇高,称之曰:"此法三百年来未有矣"。这对当时年仅22岁的田世光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他的研究探索得到了社会的承认。《竹枝伯劳》是田世光发表于报刊的第一幅作品,以后他的创作便如江河涌流,他的作品也不断在报刊上发表。从这一年起他开始在国画研究馆教课,次年又在京华美专教课。




     新中国成立后,田世光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工作中,悉心传授双勾重彩,为濒临失传的传统技法得以普及发扬,作出了突出贡献。令田先生感到欣慰的是,80年代他的一些门人弟子在双勾渲染技法上又溶中国写意画和西方绘画于一炉,用现代审美意识和情趣,画出了花鸟画的新时空和新境界。